來到二水,立即可以感受到純樸的民風,以及稻香、花香和鳥語香,當然到了二水,也會讓我們想到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,還有他對二水地區的影響和貢獻,不過,今天來到二水,我們要談的不是謝前副總統,而是二水鄉一年一度的跑水祭活動。
俗話說:「吃水果拜樹頭」,又有人說「飲水思源」,這些用語都是告訴大家,做人不要忘本,要懂得回報。
談到這裡,大家就要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二水跑水節活動的由來,既然如此,當然就一定要先認識一下「林先生廟」了!
台灣於清領時期有三大水利工程,分別為北部由郭錫瑠父子所建的「瑠公圳」、中部施世榜所建的「八堡圳」及南部鳳山縣令曹謹所闢的「曹公圳」。而其中八堡圳最初是因引用自濁水溪的溪水,所以也稱為「濁水圳」,又因該圳為施家產業,所以又稱為「施厝圳」。現今彰化縣二水鄉也因位於「二水分圳」與「八堡圳」之間,所以早期稱「二八水」,於日據時才簡化為「二水」,一直沿用至今。
而位於二水鄉員集路八堡圳分水閘旁的「林先生廟」,其緣由卻是當地流傳甚廣的鄉野傳說。相傳清康熙48年(西元1709年),兵馬司指揮施世榜著手開鑿八堡圳,於武東堡鼻仔頭鑿通渠,可惜不得要領,用盡各種工法都無法將濁水溪水引進圳道。就在施世榜一籌莫展之下,只好冀望以重賞能找到精通水利之人。
於是施世榜當眾懸賞一千兩黃金,果然有一衣冠古樸、談吐風雅的文士來訪,並說願幫助他完成這項工程。當施世榜問其姓名,這位文士卻笑而不答,在施世榜一再追問下,文士才說他姓「林」。
之後林先生授與圖說,指導施世榜引水祕訣及要領,並教導以「土工法」重新施工。而「土工法」即是以鉛絲將藤竹編製成方錐或圓錐形有如倒筍的壩籠,在以石塊填實,連結成排,圍置於河中,以攔堵溪水導引入埤圳,而在滿水期,壩籠可以形成河道,避免泛濫成災,乾旱期時更可以匯聚水源導入河道。
各位,也因為這樣子的來源,所以彰化縣政府每年都會辦理二水跑水節活動,了解了嗎,下次的跑水節活動記得來參觀參觀喔!
|